MonkeyGTD 是基於 TiddlyWiki 來實作出 GTD 的工具。關於 TiddlyWiki 已經在上一篇有簡介過,這裏只專注於 GTD 與 MonkeyGTD。
GTD
所謂的 GTD,全文是 Get Thing Done,是國外的一位作家所推行的一種處理事情的方法,目的是希望能有效的充份運用時間;作者有出一本書,書名就叫作 Get Thing Done,國內也有翻譯這本書。慚愧的是,小弟並沒有讀完整本書,因此只能就皮毛來跟大家分享,詳細的細節,還請大家買書來看,或到 作者的網站 閱讀相關的資訊。
基本上,作者認為大腦應該專注於思考而非記憶,因此什麼時候該做那些事,應該用工具記下來,而非用腦袋來記! 作者也認為,應該專注於當下該完成的事,而非之後要完成的事,這樣才能有效率的完成事情!!
一件事情在什麼時候做,或是在哪做也是一個重點,藉由將需要同一時間或同一點地點要做的事情集中在一起,就能有效的運用時間。
MonkeyGTD
接下來就要說明 MonkeyGTD 如何幫助各位完成 GTD 的實作。首先先到 MonkeyGTD 官方網站 下載並開啟:
最簡單的用法就是按下 Next + 的 + 號,就能將一件你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。
例如我到家之後,必需要打電話給某人以確認一些事項,因此我新增一個 Action 叫作 Call someone,由於是私人事情,因此右上角的 Realm 就選 Personal,因為是到家之後才打電話,所以將 Context 中的 Call 及 Home 給打勾。
在下方你就會發現你新增的 Action 已被列出來。當你到家的時候,你只要看一下跟 Home 有關的 Action,就能知道有一件要做的事是 Call someone;或者當你有空想打電話的時候,你也可以看一下有那些電話要打。從這裏就能看見 MonkeyGTD 如何幫你歸類事件,讓你將相關的事件集中在一起做。
在編輯 Action 的時候,在名稱的下面有三個選項,Next,Waiting for 及 Future,Next 表示這 Action 需要被完成,Waiting for 表示這 Action 正等待某人,而 Future 表示這 Action 是未來的某一天要完成,而不是現在要完成。這樣的分類就是要達成 GTD 中專注於當下可完成的事,你只需要專注 Next 中的 Action。
我的用法
當我接到一個任務時,第一件事就是先到 Review / Projects Dashboard 中建立一個新的 project,然後開始思考要完成這個任務,需要完成那些 Action,一一列下後,並決定各備 Action 是要馬上完成,未來完成,還是需要別人。另外 MonkeyGTD 有個方便的功能,就是能建立 subproject,這可以幫助我將一個大任務拆成許多小任務,再一一細考各個小任務該如何完成!!當然很多時候很難一次就將所有的 Action 全部列出,但那並無妨,不過一定要列出下一步該作什麼。接下來就是忘記這些東西,然後到 Work / Next Actions 中去查看現在最重要的 Action 是那個並將之完成。
當每天早上到公司的時候,就是開啟 MonkeyGTD 並 Review 一下那些未來要完成的事是不是時機到了該去完成,然後就重覆同樣的動作,查看 Next Actions 中的 Action 然後將之完成。
至於其它獨立的 Action 就按照之前說的簡單用法將之加入即可。
其它的工具
GTD 相關的工具其實很多,比較有名且類似的有二套,一套是 Google GMail 的延伸應用叫 GTDInbox,另一套叫 Remeber the Milk,GTDInbox 需要配合 Firefox,是將 GMail 的 JavaScript 再加上 GTDInbox 的 JavaScript 而達成。對於那些大量用 mail 來處理事情的人而言,GTDInbox 是不錯的選項。試用過之後,覺得畢竟是配合 GMail,有些地方沒辦法作的像 MonkeyGTD 這麼細,所以就放棄了。
而 Remember the Milk 則是全新開發的工具,並且支援手機,算是功能滿強大的。試用之後,覺得不是很懂該如何使用,而且那些強大的功能好像都用不到,就放棄了。
結尾
也許 MonkeyGTD 不是盡善盡美的工具,但妥善的使用它,它就能幫你記憶,幫你分類,讓你專心於完成當下該完成的事情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